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科技 >

社会 全球疫情蔓延带来二次冲击 管清友建议企业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20-03-08 14:06

  详细情况如下:全球疫情蔓延带来二次冲击,管清友建议企业这样“活下去”来源:中国企业家“一定不要低估疫情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尤其要警惕全球疫情的蔓延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二次冲击。”3月6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博士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2020“春播行动”的直播中这样表示。

  近日,国内疫情开始进入缓和阶段,海外疫情则加速扩散。受此影响,3月3日,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低了50个基点。

  管清友认为,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非典”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估算,非典造成的经济损失占2003年GDP的比重大约是1%。“而这次疫情,仅考虑春节期间的损失,保守估计在3万亿元以上,占2019年GDP总量的3%以上。”

  疫情仍在持续,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管清友认为,对于企业而言,目前摆在第一位的是解决“活下去”的问题。

  对于近期火热的“新基建”,管清友认为“新基建”在投资的方向和结构上应该更偏向民生领域,同时需要在投资过程当中控制累积的金融风险。

  警惕“二次冲击”

  管清友认为,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加剧了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而言,全球的产业链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疫情对中国经济需求侧的影响更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第二、三产业将持续受到冲击。工业生产持续走弱,国内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仍未见明显回升。春节档票房仅640万元,2019年春节票房收入58.4亿,2020年前6周电影票房同比降73%。

  其次,疫情对PMI的冲击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一季度GDP数据下行可能超预期。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2月,受疫情影响,中国制造业PMI为35.7%。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36.3%、35.5%和34.1%,比上月下降14.1、14.6和14.5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五大分项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之下。

  再次,从全球疫情扩散冲击供应链角度而言,日韩疫情扩散将造成全球半导体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短缺,导致产业链成本上升,半导体下游的消费电子也将受到影响。全球主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国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均受到疫情的影响。因此,管清友提出,企业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此外,受此疫情影响,中国的果蔬、猪肉价格推升今年1月CPI“破5”。数据显示,2020年1月,CPI同比上涨5.4%,再次刷新8年新高。而猪肉价格、蔬菜价格分别相比年初涨价12%、20%。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有用

  面对疫情冲击,管清友认为,宏观政策必须发力,必须有所作为。目前国家的总体定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目前我国已采取的货币政策主要有: 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降低逆回购和MLF利率。进行不对称降息,包括1年期下降10bp,5年期5bp。未来可能采取的政策是降准或定向降准、降低存款基准利率。

  管清友表示,虽然目前的货币政策上更宽松,但不是“大水漫灌”的局面。财政政策上,政策性金融已经发力。目前已采取的政策包括减免、推迟企业社保;对受疫情影响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为疫情防控重要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通过专项再贷款提高信贷支持力度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对患者进行财政补助,确诊者免费治疗。

  管清友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会更大,接下来可能采取的政策有专项金融债等政策性金融工具、特别国债、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

  他还提出,从宏观的视角,一定要警惕日本在广场协议后出现的重大宏观政策失误,也要弥补国内在政策实施上的短板。短期的政策是为长期的改革争取更多的时间窗口。中国的优势在于依然具备充分的韧性,拥有广阔的市场以及巨大的改革空间。坚定不移的市场化改革依然是最强有力的杀手锏。

  机会在一级半市场,关注定增和并购

  管清友认为,对于国家宏观管理而言,目前的困难是一个经济增长高与低的问题,而对于每个企业而言,这是生与死的问题,“企业今年活下去是第一位的。如果企业还要继续做下去,现在就要努力解决现金流问题。”

  相关调查也印证了管清友的观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发布的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疫情冲击企业中,30.3%表示现金流目前处于紧张状态,小微企业现金流紧张的比例为61.4%。此外,小微企业、非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现金仅能够维持不到 3 个月的占比为 47.1%、39.6%和 39.6%。

  管清友认为,疫情冲击之下,产业会进一步分化,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在应对危机方面,主要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应该积极开拓疫情受益行业业务和挖掘股权投资市场的低估机会;消极的方式包括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断臂求生。

  从资本市场来看,管清友认为,今年“一级半”市场,要关注定增、并购的机会。他不建议企业家和个人投资者目前进入二级市场,因为大部分投资者很难赚到钱。他还提及,物价可能是今年宏观政策特别关心的问题。从投资角度,有很多因为物价上涨受益的行业,比如农产品,无论是实物还是期货、股票,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同时他认为,从全球资产市场情况来看,由于欧洲、日本的利率已经为负,中国的资产收益率目前最高,而海外资金也非常看好中国市场,最好的投资机会还是在中国。

  新基建的机会与风险

  最近有观点把“新基建”等同于“四万亿重来”。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管清友指出,现在基建的内涵和四万亿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包括老基建和新基建两大类。老基建主要是指传统的“铁公基”项目,多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新基建主要是战略新兴领域,科技端主要包括 5G基建、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还有由于今年疫情而受到重点关注的医疗新基建,如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等。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也曾指出,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的话,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管清友认为,目前来看新基建和当初4万亿的力度还没法比。

  “所谓的7省25万亿是媒体说法,25万亿不过是计划总投资,每年这个数都很大,并没有参考意义。并且现在也很难复制4万亿,因为有风险:一是债务水平比十年前高得多,很多地方已经资不抵债了;二是目前传统基建的空间也没十年前大。主要的‘铁公基’大基建项目其实已经建得差不多了,4万亿对应的可是高铁从0到全球第一,基建的重心和结构会有所变化。”

  疫情之下的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更大,政策重心会更偏向稳增长。从拉动作用来看,基建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0.11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基建增速是3.8%,要实现今年5%-6%的经济发展目标,基建增速至少要达到10%。此外,2020年的基建会比2019年有明显提升。

  但管清友认为,无论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中国都需要。他也提出要注意两点:一是用投资或者基建拉动经济,在投资的方向和结构上应该更偏向民生领域;二是无论新基建还是老基建,都会涉及到地方政府债务、企业杠杆率、宏观杠杆率等,因此需要在投资过程当中控制累积的金融风险。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